2014-03-21 15:36:26
中国已成为世界电子制造中心,我们应通过积极研制国产贴片机,加强SMT基础工艺研究,建立国家级SMT研究基地并制定SMT相关标准等措施加速发展我国的SMT产业。
我国SMT产业现状
我国SMT起步较晚,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仅20年时间,但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我们已经走过了理论探索,批量试验的初级阶段,进入深化研究和大批量生产应用的新阶段。
在SMT大生产方面,一方面得益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电子工业的高速发展,大量引进和购置各种SMT生产线,我国电信产业巨子华为、中兴、大唐、东方通信和巨龙等公司称雄当地大大促进了我SMT事业的迅速发展。目前国内自行设计的电子产品,片式化率达到70%以上,在大型PCB贴片,COB技术,双面回流焊,通孔回流焊、激光焊以及MCM都能达到国外同类水平;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多年来坚持改革开放,国外知名电子制造企业,如旭电、伟创力、四海来华办厂从事电子制造。近两年来,我国SMT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,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初,国内SMT生产线还不足百十条,并常为开工不足而犯愁,而如今每年进口贴片机就达三四千台,人们选购贴片机的普遍要求是高速高精度。以适当大定单的需求,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标上“采用SMT工艺”,冠以SMT名称的大大小小展示会,研讨会,此起彼伏;各种有关SMT的杂志,培训班如雨后春笋,“SMT”英文缩写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,这些都说明我国的SMT产业处于空前发展阶段。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电子制造的中心,当然,我国政府并不满足此现状,特别是加入WTO后,国家的法规,政策更健全,包括知识产权的建立,管理体制得到改善,国外资本、技术大量涌入,如今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——芯片制造业进入我国,Intel、三星、中国台湾的台积电、联电等都做了大量投资,以上海中芯国际和宏力为代表的半导体工厂,建设热潮震撼世界,受到国际的特别关注。2002年,几乎每周都有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,通用电气、菲利浦、松下电气等公司陆续把各自的司令部——大中华总部、亚太总部搬到中国。特别是我国在十五期间(2001-2005)要建设包括8英寸、12英寸在内的25条现代化IC生产线并力争超过亚太地区的其它竞争对手,在设计、制造、封装和测试方面取得第一。在技术方面,目前我国已能够自行设计开发0.18μm、500万门级水平的集成电路“龙芯”“方舟”CPU芯片,以及DSP芯片等一批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相继问世,这一切又都为推动我国SMT技术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当然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,更应看到国内SMT产业发展中的不足。最为醒目的问题是在国内运行的几千条自动化生产线中,几乎没有一条由国内自行生产,多年来,国内仅有几家单位从事手动或简易SMT设备制造,规模小,级别低,令人高兴的是,近几年来也出现制造高档次回流焊炉的制造商,以及开始涉足全自动贴片机研制的机构;国内的片式元件,无论是其品种,还是其数量,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高速发展的电子产品加工需求,锡膏等各种专用辅料,也几乎是国外品牌,一句话,诺大的SMT市场,几乎被外国商品占领;在大生产方面,焊接缺陷率还在高位运行,设计、采购与制造尚未形成闭环操作;在SMT标准制定方面,尚需进一步补充和修正。我们在学习、应用国外先进标准的同时,更应该制定我国自己的标准,并极积推广和执行;国内从事SMT工艺研究的机构,包括大专院校,无论在数量上,还是在研究的深度方面,以及用于研究的各种仪器设备,远远落后于SMT行业在中国发展的需求。我国在SMT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根本原因是科技的差距,其差距至少在10年以上。如不加强科研开发和基础研究,我国与国外在SMT技术上的差距会不断扩大。
加速发展我国的SMT产业
在我国SMT产业发展的20年期间,中国电子学会专门成立SMT专委会,坚持举办两年一次的有关SMT/SMD技术演讨会,很多省市如北京、四川、江苏、上海、陕西等省级电子学会也成立SMT专委会并每年均要举办各种SMT专题演讨会、培训班,近两年来又请国外专家来我国讲学,此外还出版各种SMT论文集、专著达20多种;原电子部工艺所在电科院组织下制定“表面组装工艺通用技术要求”,“表面组装技术术语”等十种有关SMT技术规范和标准;国内已有部分高等学校已开办SMT专业,从事电子工艺研究,八五期间,国内借助技改项目,引进20多条用于高频头生产的SMT生产线,以及与之相关的片式阻容元件生产线,所有这些都为推动我国SMT技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物质条件。